7月31日以来,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展京津冀、东北等地洪涝灾害救援行动,共派出14支队伍建立多个工作站,助力河北涿州、涞水、阜平、隆尧、宁晋、易县、顺平,北京昌平、房山,黑龙江五常、延寿、尚志和吉林舒兰救援。

在紧急救援阶段中,走访调研、驱车搬运、分发物资、摄影记录...... 每一环工作都离不开热心志愿者们的帮助和支持,他们的真情付出,也让幸福的笑容重现。


(资料图片)

一起了解志愿者的故事

感受他们炽热的内心与坚实的力量

致敬每一位救灾一线的志愿者

河北涿州站

志愿者小旭,是涿州本地人,今年21岁。8月2日,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派出救灾小组赶到涿州灾区建立工作站点,他了解到后就立即加入了小组,和其他成员一起有秩序地支持当地的救援行动。

“发水的时候,当我看到村里一个老人抱着孩子站在我面前,旁边还有另一位老人,他们无助的眼神望着我,我就想着一定要做点什么帮到这些受苦难的人,我就是心疼他们,愿意一直做这么久。”小旭很平和地讲道。

(洪灾发生前,村民们经常围坐在这里聊天、乘凉)

小旭会当地语言,也比较了解当地情况,所以他负责了和村支书、村民们的沟通,和小组成员一起在村里走访调研、搬运和分发物资,将最急需的物资送到村民手中,不分日夜。

码头镇小住驾村的村书记说:“小旭非常能干,身强体壮,也非常有耐心的孩子,很用心听我们说话。我们村里淤泥很深,路不好走,水电网都没有,他次次都进到村里来帮助我们,带我们领基金会的物资,我们也非常感激基金会和爱心人士,送来的这些米油包、人道救援应急箱,对我们帮助都很大。”

直到紧急救援阶段结束后,小旭依然在当地,继续关注村里的恢复状况,和小组保持联系。

河北涞水站

8月9日晚九点,几位涞水站的志愿者装了满满一大车米油包,驱车前往赵各庄镇的郭家峪村进行发放。

郭家峪村位于山脚下,是这次受灾严重村之一,因高速路口的桥被冲断,他们需绕道一百多公里才能抵达。进村的道路也是婉延曲折,道路两边堆满了洪水冲击后倒下的树木和石头。村里没有信号,小组边走边问,经过将近两小时的车程才抵达村口,村委的工作人员早已在村口等待。

整个村庄一片漆黑。受洪灾影响,村里已经停电10余日了,夜蚊子也特别多,志愿者们带着头灯和手电筒,组织村民们排好队有序领取物资,一小时后便完成了点对点的发放。

尽管已近深夜,满头大汗的志愿者们继续赶往另一个村庄,要一早为受灾村民送到物资,他们只希望越早到越好......

河北隆尧站

8月9日,隆尧站救灾小组经过3个半小时努力,搬运完一批床上用品,几十人顶着烈日操劳,有80岁的老党员志愿者,也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志愿者,大家不喊苦、不喊累,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早日渡过难关,拧成一股绳,加油搬运。

80岁的老党员志愿者牛书记,来到物资搬运现场给大家加油打气,做后勤服务工作,跟着大家一起在烈日下工作了三个半小时,他说到:“我是党员,我要冲锋在前,别看我年纪大了,我有的是精气神呢。”他指着胸前的党徽继续说道,“我能做的不多,只要能跟着搭把手就好!非常感谢你们呀,这么远来到这儿帮助我们,还有那么多有爱心的人,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物资。”

志愿者闫阿姨,今年55岁了,2012年就开始参加义工服务,负责过交通劝导、孝老敬亲、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,也带队参加过抗洪救灾、疫情防控等服务工作。

8月5日,闫阿姨得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有一批物资需要人手卸货,立即组织当地志愿者前往协助。闫阿姨一到现场,就立马投入工作,冲在前面开箱门、搬货、清点物资,一气呵成。整整两个半小时,汗如雨下,头发都湿透了,她不会有一句喊累的话,其他志愿者也是如此。

河北宁晋站

“尽管我见过很多苦难的场景,但每次再见依然觉得心头如遭一击。”唐杨建也是一名00后志愿者,他先后参与过河南特大洪涝灾害救援、遵义疫情防控、铜仁凝冻灾害救援等行动。

“在灾害面前,我所能做的很少、很小。”在北河庄镇柏房村村口,唐杨建总会见到一位大叔。大叔姓李,家里是做粮食收购的。河北地势低平,每年雨季水都会从河里漫过来,李叔像往常一样把仓库大门关严实后撤离。谁也没想到,今年的水会这么大!洪水退去,李叔的仓库塌了,二十吨粮食全被冲走了。李叔声音哽咽却流不出一滴泪来,只是来来回回重复着一句话——“我这大半辈子白活了,什么都没有了。”唐杨建看着失魂落魄的李叔,他觉得这一刻安慰、鼓励都显得那么苍白。他只能再做多一点、快一点,希望所有的“李叔”都能早日摆脱阴霾。

“我们的每一次救援行动、每一次志愿服务,只是为了让需要帮助的人天黑有灯、下雨有伞,仅此而已。”王大叔的家也被冲毁了,好在他和老伴平安无事,二老已经安全撤离、住到亲戚家中。村庄仍处于水围村状态,道路阻隔,生活物资短缺。唐杨建与队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,用船只趟水为像王大叔一样的受灾村民送去大米、食用油等物资,护送他们出行。

河北阜平站

志愿者黄清,在这次救灾行动之前,就参与过基金会的救灾行动,对于公益服务一直都怀有热忱。8月2日晚,当他正准备睡觉时,接到救灾小组的电话,连夜收拾行李赶赴河北,8月3日一早就前往机场与小组汇合,也明确了这次参与的工作内容,主要包括人员对接、物资转运与发放、摄像以及资料收集等。

2022年,黄清参与过四川达州的洪涝灾害救援、9·5泸定地震救援,他说参与这次京津冀洪涝灾害救援行动,感受到与之前不同的点。“第一是跨地域响应,语言交流还是存在一些障碍,平时四川话说惯了,到这边来,只能切换到川普和大家交流,有时本地人说快了,也理解不了对方的意思;第二是工作方式和工作强度,我们每一天晚上都要开会,总结当天救援动态、整理数据和影像资料,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,让大家始终保持着应急响应的状态;第三是响应时间长、响应物资多,从8月3号抵达到撤站,我们先后发放了方便食品、粮油包、服装T恤、发电机、抽水泵、大型机械设备等,每类物资抵达时间不一样,发放要求不一样,反馈资料不一样,这让我学习到更多的救灾方式方法,增加了工作经验。”

黄清还收获了不少感动,最大的就是“灾后人们齐心协力恢复家园的行动力”。8月7日,吴王口乡寿长寺村道路还没恢复,支援的物资后面只能靠人力转运到村里,他们背着一箱箱物资、跨越一条条山沟行一两公里到达村口,村里的妇女、老人们,也都自发帮忙搬运这些物资。

其实志愿者黄清在来救灾之前,刚刚在四川完婚,准备和妻子外出,因为这次救灾,他们的出行计划被打乱,他讲道:“发生这么大灾难,我当然要快速赶到灾区一线投入志愿服务,我的妻子非常理解我,也支持我的工作。对了,她很喜欢养鱼呢,所以我给她买了个鱼缸,好让她在家里有的‘玩’,转移对我的‘火力’。”救援行动结束,整理好后期工作后,黄清会和妻子继续未完成的出行计划。

紧急救援阶段,共计7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中国乡村发展发展基金会京津冀、东北等地洪涝灾害救援行动。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志愿者,有你,“救”有力量!

来源: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