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“莫名”胸背痛,小心已经骨折了!转发提醒家中爸妈!

78岁高龄的廖奶奶又回到湖南旺旺医院老年科门诊复诊了,不过,此刻可比上次精神多了。在门诊回忆起上次那惊险的诊治过程,不由得额头冒汗……


【资料图】

廖奶奶笑着对门诊李莉主任说着上次的病情:老人家因为突发胸背痛2周就诊于省内某三甲中医院,因为既往合并有慢阻肺及冠心病史,该院完善胸部CT、血常规、生化等检查结果后诊断考虑“慢阻肺急性加重、冠心病、心绞痛”等,予以抗感染、化痰止咳治疗后患者症状非但没有缓解,反而发作性加重,后因转诊于湖南旺旺医院

湛医师回忆:当时奶奶初到病房,疼痛剧烈,背部胀痛为主,伴有明显气促,呼吸、心率明显加快,血压升高,但肺部查体及影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当时予以对症止痛,急诊完善肺部及肋骨三维重建+上腹部CT平扫,均未见明显异常,抽血完善血气分析及心肌酶、肺栓塞、心衰指标筛查均阴性,但患者疼痛剧烈,发作性加重,不能平卧,体位改变后明显,最终在李莉主任医师及科室全体同仁的讨论下拟诊:“老年性骨质疏松、自发性胸椎椎体骨折”,完善胸腰椎核磁平扫后最终确诊,请脊柱外科会诊及止痛、补钙、抗骨质疏松、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治疗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。而这起“折磨人的背痛事件”也终于落下帷幕……

什么是骨质疏松?

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低下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,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,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

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(Ⅰ型)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(Ⅱ型)、特发性骨质疏松(青少年型)。临床表现多见于全身性疼痛、骨折及脊柱变形。

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和/或脆性骨折。即骨密度T值≤-2.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。

骨骼强壮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,老年人尤为重要。骨质疏松的防治应贯穿生命全过程。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、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。
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
1、调整生活方式:

①加强营养,均衡饮食:建议富含钙、低盐(5g/d)和适量蛋白质(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.0~1.2g/kg)的均衡营养膳食。推荐摄入牛奶300-400ml/d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。

②充足日照: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量紫外线照射。注意避免涂抹防晒霜,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。

③规律运动: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训练,包括散步、慢跑、太极、瑜伽、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;增强肌肉强度的重量级抗阻运动,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。

④避免嗜烟、酗酒、咖啡及碳酸饮料,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。

⑤尽量减少或少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。

⑥预防跌倒摔伤、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(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、防滑垫、扶手、座位拐杖等身体支持工具)。

2、骨健康基本补充剂

①钙剂: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(元素钙量),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。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,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mg~600mg(以钙元素计)。

②维生素D: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、促进骨骼矿化、保持肌力、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等。对于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者,应给予维生素D补充剂。

3、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:可以增加骨密度,改善骨质量,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。抗骨质疏松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、骨形成促进剂、双重作用药物、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中成药。抗骨质疏松治疗应按骨折风险评估,医师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,并定期随访及监测血钙。

4、中医中药治疗:根据虚则补之,中医常按“肾主骨”“肝主筋”“脾主肌肉”而补之;依“不通则痛”或“不荣则痛”的理论,以补益肝肾、健脾益气、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攻补兼施。

老年人要避免独居,需要额外警惕跌倒,规避外伤导致骨折,甚至是体位改变、用力过度等导致自发性骨折,严重危及老年人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。建议老年医学科门诊定期就诊,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及复健。

参考文献: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、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(2022版)》

(编辑ATU。 )
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 湖南旺旺医院 老年医学科 李莉 图/王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