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初到印尼,第一感受就是“堵”。雅加达的大街异常拥堵,一段几百米的路,堵了20多分钟。
车缓慢地挪动着,周遭全是呜呜作响的摩托车、缓缓向前流动的年轻人。一种蓬勃的生机随着汹涌的人潮弥散开来,整个城市横冲直撞又井然有序地运转着。
在雅加达的几天,我们发现中国公司的“身影”随处可见:年轻人低着头刷着TikTok,海底捞在这里生意很好,女生们排着队买蜜雪冰城……在人口近3亿的印尼,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一半以上,正是这个体量庞大的年轻群体,催生了无数巨大的需求和机会。
当地的浙商聊天时说起,曾经碰到登革热暴发,面临过生命健康威胁,出海不易不是说说。但大家说到难处也都是轻描淡写,不会流露太多负面情绪。这种韧性和豁达,让我们深受触动。
常有人说,浙企出海已经有多少年、走过了多少里程碑,但在我们看来,“出海史”还非常年轻。
全球市场太大了,仅东南亚就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机会,以及那么多需要学习的课题,浙商未来要交的“学费”还有很多。大部分企业对海外市场非常陌生,信息是断层的,很多初到海外的公司并不知道客户在哪,“死”在出海路上的公司也不在少数。
浙江企业的全球化水平仍处于早期阶段。尽管一些国内公司纷纷发力海外业务,但走出去的时间不算长,相关基础产业生态链建设还有待完善。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出海企业,须能跨越全球产业周期、持续实现模式迭代。欧美日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崛起,往往伴随着大国经济的发展、产业链的成熟和科技升级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历经45年的改革开放,浙企如今或刚开始具备这样的条件。